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二维码
2
本发明公开一种朱红栓菌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朱红栓菌菌种分离选育、原种制备及人工栽培方法。本发明用含有适合野生朱红栓菌生长繁殖的木屑等培养基筛选朱红栓菌菌种,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保证筛选的菌种性状优良、活力强;朱红栓菌原种培养基为木屑、棉籽壳、麸皮等,接入朱红栓菌母种后避光培养;朱红栓菌人工栽培采用固体熟料袋栽技术,栽培料以木屑、棉籽壳、麸皮为主的培养基,发菌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空气湿度85~90%,培养温度25~28℃,采用立式棚栽技术出菇可采两茬子实体;该菌主要特征是子实体从外到内都是鲜艳的橙色至红色,内剖面颜色比表层稍浅,人工栽培朱红栓菌比野生菌成本降低50%以上。 【主权项】: 一种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朱红栓菌菌种分离和选育(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幼朱红栓菌子实体,用清水洗去表面浮土,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 75%酒精中表面消毒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2)母种培养:削去外部分组织,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2cm小块,接种于母种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放置在25~28℃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朱红栓菌母种;(3)母种培养基组成:朱红栓菌母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培养基制成: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木屑10~50g,葡萄糖10~2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1~2g,水1000ml;第二步:朱红栓菌固体原种的制备(1)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25g,麦麸8~15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1.0g,糖0.5~1.5 g,生石灰0.5~1.5g,水60~70g,pH值 为6.5~7.0;(2)制作方法: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气孔,封严口,于121~125℃保温灭菌2小时;(3)固体菌种培养:无菌条件下接入长好的朱红栓菌母种,于25~28℃下培养30~50天至菌丝长满,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得朱红栓菌固体原种备用;第三步:朱红栓菌人工栽培(1)栽培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30g、麦麸8~20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1.0g、糖0.5~1.5 g、生石灰0.5~1.5g、水60~65g、PH值 为6.5—7.5;(2)配料灭菌: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7×35cm的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气孔,封严口,于121~125℃保温灭菌2.0~2.5小时或采用100℃常压蒸汽灭菌10~12小时;(3)接菌:待灭菌料袋降至30℃以下时,放入经严格消毒灭菌的接菌箱内,接入已培养好的固体原种菌种块,封口;(4)发菌管理:将培养架用消毒水擦拭消毒,最后整个培养室用甲醛熏蒸灭菌;将接菌后的培养袋转入培养架上,空气相对湿度55~65%,避光培养,每天通风换气;发菌前期温度控制室温在25~28℃,中期温度控制在20~25℃;培养期间及时监控料袋内温度,如料袋内温度超过32℃,需及时倒袋,并加强通风换气;30~50天菌丝长满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可;(5)转色管理:栽培袋完全长满长满菌丝,发菌管理结束后,将栽培袋移入出菇棚,整齐摆放成立体菌墙,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控制棚内培养温度18~28℃,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以利转色;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待菌袋由原来的洁白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转色完成;(6)头潮菇管理:转色完成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菇蕾,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95%,从出现原基到采收子实体需要20~40天;(7)后潮菇管理:待头潮菇采收完毕后,将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保持棚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7天左右又会生长第二茬子实体,按照头潮菇出菇方法培养管理,20~30天可生长好第二茬子实体;(8)采收及采收后管理:采收子实体时从基部用刀将朱红栓菌子实体切下,低温烘干或自然晾干至含水量12%,装入塑料袋中避光保存。
文章分类:
食用菌种植,食用菌种植技术
|